识透阴阳,把握时机(上) |
《易经》博大精深,哲理深奥,用高度简练的图象展示了真实宇宙的模式和规律,直至宇宙时空的发育发展史,其中的阴阳学说高度概括了矛盾论,认识论,辩证唯物论,而阴阳交变是宇宙运动的总原则,易学时时处处考虑的是“变”字。 “太极图”在思维上给人们的启发是阴阳交变。太极中的阴阳两仪提示宇宙的虚实两部分,阴鱼代表虚,代表阴性,阳鱼代表实,代表阳性。阴阳交变的关键在于太极图中体现在阴阳两鱼中的鱼眼白点和黑点。此为事物矛盾的焦点,变化的内因,到了一定的时候,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交替不已,故“矛盾论”说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易学太极图双鱼眼中的鱼眼白点和黑点。“阳极似阴,阴极似阳”,按通俗的话来看待双鱼中的黑白点即“敌中有我,我中有敌”。“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古代这种哲学观就是把宇宙万物看作由矛盾对立的双方不断变化和转化生成的。《周易》是用阴阳学说来反映规律。卦之所以灵,因为它符合普遍规律。《易》之所以叫易,反映它的根本在于变易、变化。《易经》宏论的是宇宙大道。道是在宇宙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种精神,它支配着宇宙万物的发展和变化的趋势。“道”即是宇宙发展化的客观规律,它在事物发展变化之前就已经蕴含在任何事物之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推导出了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故用易占可测天、测地、测人、测万事万物。 简单而朴素的辩证法,不仅把事物一分为二,而且把万物对立的两方面,按“性”分为阴阳两大类。阴阳学说提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万物的运动规律,是以阴阳对立为标志的统一思想。本质的东西是最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不管怎么发展,总是在向本质靠拢,因而自主不自主地符合阴阳文化。“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阴一阳为之道”。凡符合这阴阳之道者,即符合宇宙之大道,则是正确的,能生存,得发展。《周易》几千年来就一直指导人们进行自然活动和社会活动,能事先提示事物发展的结果。根本的一条是它依赖和运用的是宇宙之阴阳大道,它根据的是宇宙全息论,其方法全在一个“活”字,它的内核是整体宇宙观。《易经》伟大,涵蓄宇宙,《易经》也微小,一粒尘埃,易经融化一切。 我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一分为二”。“一”代表整体,整个宇宙,“二”代表天地。天属阳,地属阴,所以又抽象为两类事物。乾坤交合,则生矣,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代表天、地、人三才。“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者阴仪、阳仪也。天宇中何为阴阳?上下左右前后六合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合称宇宙。由此可知宇宙是空间和时间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体。空间是看得见触得着的,是实的,为阳性,即宇宙中的阳仪;时间则是看不见的,感触不着的,是虚的,呈阴性,为宇宙中的阴仪。将空间称为阳仪,常人一般能理解,而将时间定为阴仪,却难以接受。实际是爱因斯坦的时空效应早已将时间空间紧密联系而不分割了。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地心有一个强大的引力场,致使万物附着在地球上而不飞离球体。而且人们找出了引力场的中心部位在球的两极。按相对论说,天宇中还必定客观的存在一个“斥力场”,这样才能使万物之间相互之间排斥,从而保持有适度距离,而不会被紧紧地粘合在一块,分离不开,无法活动。按阴阳学说,这“斥力场”就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找不到中心点的,这就是“时间”。时间是虚的,是阴性物质,是信息波,是某些能量因子。时间物质的出现才出现时间场。这个时间场即斥力场与空间场即引力场正好配对并存,保持了宇宙的平衡和维持时空的周期性运动。速度则是时空阴阳物质进行能量交变聚巨散和转化快慢时的规律。因此“天、地、人”各个领域的事物发展不外乎是时间、空间、速度之间的矛盾交变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