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文化崛起之谜(上) |
为什么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而爱自己的人自己又不爱?婚姻是由缘份决定的吗?为什么有的人身体健康却暴病短寿,有的人疾病不断却依然长寿?寿限是由阎王决定的吗?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懒散却生活富裕,有的人终生辛劳却贫困潦倒?贫富是由财神决定的吗?为什么有的人无德无才却飞黄腾达、身居要职,有的人有德有才却经历坎坷、地位卑下?穷通是由机遇决定的吗? 现代科学无力回答这些问题。 为什么好心助人却受到别人的误解,事与愿违招来灾祸?为什么有时莫名其妙就受到别人的攻击、侮辱、陷害,甚至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不得不任人摆布?为什么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去学习、去工作,去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诸多此类问题,没有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圆满解释。每每使人百思不得其解,反而感觉到一种神秘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人们的任何努力,其结果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何况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无数残酷事实摆在面前,万般无奈之中,人们不得不相信命运了,不得不依附于云山雾罩的命文化。命文化的万千解数,可以平衡人们倾斜浮躁的心理。命文化的各种方术,不仅能预示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可以趋吉避凶。因此自古以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百姓走卒,无不往来风靡,尽人皆醉。而那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分子们,更对这些神秘的预知方术投入了莫大的兴趣和心血。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个体的人,没有不关心自己的命运前程的。而命文化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就是几千年来在这种心理基础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一、命文化的历史渊源 古人认为“天”能致命于人,因此所谓命运就是天命。早在殷周时期,“受命于天”就被镌刻在甲骨钟鼎上,说明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天命观就已经在先民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到了春秋时代,鲁国孔丘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结果却风尘仆仆,穷困不通。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孔老夫子领会到命运之神是这样无情地捉弄人,方才打道回府,安心执起教鞭,创立了一统两千多年的儒家封建文化。 他在临死前总结自己的一生经历写下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逾距。”的人生感慨。 孔子除了“知命”、“畏天命”,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他还认为:“古圣人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去掉表面意思,还可从中看出:在这里,孔子明显地流露出了对社会不满,和对不合理现象的无能为力。他已经老了,也认命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是无法实现了。但是孔老夫子并没有完全消极下来。他利用广收门徒,传播自己的理想主张。他的遗愿终于在他身后实现了:成为封建史上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具有特异功能,御风而行的列子在《列子·力命篇》里,巧妙地通过“力”和“命”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的天命思想。力对命说:“你的功劳怎么比得上我呢?”命回答说:“你对世间事物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劳,竟想和我老子比起高低来了?”力说:“一个人的寿夭穷通,贵贱贫富,正是我力所能及的。”命听了反驳道:“彭祖的智慧不及尧舜,而活了八百岁。颜回的才华超出众人,可寿只三十二岁。孔老夫子的德不比诸侯来得差,却在陈蔡等国遭了难。商纣王的行够不上仁人,但坐上了帝王的宝座。吴国贤公子季札没能在吴国做上官,坏蛋田恒却篡了齐国的政。商朝忠臣叔齐和伯夷饿死在首阳山,鲁国权臣季氏的钱又远远超过了贤士展禽。假如说你力能发挥作用,又为什么要让彭祖长寿,颜回夭折;孔子困厄,纣王登基;季札低贱,田恒高升;伯夷叔齐展禽贫困,而季氏富贵呢?”力被命一驳,楞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按照你的说法,我虽然对世间事物没有功劳,可社会上搞得这般模样,你又为什么不出来制止呢?”命从容地回答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得听凭他们自己去变化,长寿的长寿,夭折的夭折,困厄的困厄,通达的通达,贵的贵,贱的贱,富的富,穷的穷,又难道是我所能够改变的吗?”通过这段风趣的对话,列子尖刻地讽刺了当权者,幽默地表达了对社会腐败社会阴暗面的愤慨。可是列子比孔子消极的多,认为世界上种种不合情理的事,都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因此他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看破红尘,洁身自好,做神仙去了。 |